近期,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部分水系出现汛情。
7月5日,暴雨袭击济南。根据济南市水文局发布的雨情快报:7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88.1毫米。折合此次降雨的总降水量,相当于降下近700个“大明湖”。
为了形象说明降雨量,现在很多报道喜欢将当地著名的湖泊作为计量单位。比如,说明杭州降雨量大,相当于降下多少个西湖。那么作为济南降雨量的计量单位的大明湖,有什么“显赫”的历史吗?
大明湖的来历
大明湖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历下区,它的形成和历史变迁颇为丰富。
据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记载,大明湖的前身被称为“历水陂”,当时面积并不大 。
大明湖并非天然湖泊,也不是人工开挖,而是由于人类筑城活动影响而形成,其形成与古代的护城壕沟有关 。
是不是会联想到经常发生溺水事故的废弃建筑基坑?没错,最初的大明湖就是由护城壕沟形成的。
在唐代,大明湖的水域有所扩大,但仍然不深也不大,没有引起太多注意 。
到了宋代,由于城市结构的变动,特别是曾巩在熙宁五年(1072年)对北水门的整治,大明湖的水域范围基本确定 。曾巩在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
关于大明湖名称的由来,一种比较常见的观点认为,大明湖的名字可能与附近的大明寺有关,因为净池曾作为大明寺的配套设施 。此外,还有一个传说,讲述了大明寺的和尚不守教规,最终导致寺庙沉入地下,形成了大明湖的故事 。
大明湖的文化印记
大明湖不仅是自然美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如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汇波楼等名胜古迹。
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是关于大明湖的“蛇不回洞,蛙不鸣”的现象。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因大明湖的蛙声喧闹而无法安睡,于是下令禁止蛙鸣,从此大明湖中便没有了蛙声。另一个传说讲述了一个哥哥为了救妹妹,与大明国寺的恶僧斗争,最终天降神罚,寺庙沉入地下,形成了大明湖,而恶僧变成了蛇和蛤蟆,蛇只能藏身湖底,蛤蟆则不能发出声音。当然,这些只是传说,实际上大明湖的这种现象可能与湖水的温度有关,因为湖水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这个温度不利于青蛙发情求欢。
曾巩在任齐州知州期间,对大明湖进行了疏浚和整治,修建了北水门,有效解决了城北的水患问题。他还为大明湖修筑了长堤,名为百花堤,并建了北渚亭,对济南的文化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祠堂位于大明湖附近,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辛弃疾的词作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大明湖有一些独特的自然现象,如“恒雨不涨,久旱不涸”,以及湖中没有蛇和蛙鸣的现象,这些现象增添了大明湖的神秘色彩。
说起大明湖,读者一定会想到乾隆皇帝与夏雨荷的传说。
据传,乾隆皇帝在济南微服私访期间,被大明湖的美景所吸引,而夏雨荷以她的才情和美貌赢得了乾隆的爱慕。在一次偶遇中,两人在雨荷庭相爱,后来夏雨荷成为了紫薇格格的母亲。
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热播,使得大明湖畔夏雨荷成为“热词”,这段传说也变得家喻户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