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日本的音乐组合“神思者”,在“故宫”文化的熏陶下,创作出了一首响彻世界的经典大乐章,这就是《故宫的记忆》。
01
紫禁城
我们第二天的旅行计划便是这已沉默于历史河流又惊艳在史册上的建筑——故宫博物院。
一早起来,各自梳妆打扮。因为今天是“进宫”嘛,不当回格格也要做个美美的古代人。
小侄女已经穿上仙飘飘的汉服,头发也盘成两个复杂的小发髻,流苏步摇,这是她妈妈使出洪荒之力的作品。
我们彩妆华服出门,可是天空却七零八落掉下星星点点,我们依仗人手一把晴雨伞,不放在眼里。
随处可见格格、贵人
其实也预先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天公可能不作美,但我们依然倔强地想用意念赶走乌云。
从北京南站坐地铁四号线转一号线到达“天安门西”,一出站就是长安街上的安检处。
此时的雨已经有些扫人兴了,但游客不少,我们列队等候通过安检,再次来到天安门面前。
跟随人群从天安门东面第二个门洞进入,这便就进入故宫了。
故宫,旧时的紫禁城。
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所以称紫禁城。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四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开始营建,到永乐十八年才建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进城(紫禁城)后第二道安检在午门处,即五凤楼。
游客太多又撑着雨伞,实在拍摄不到好的角度,就上传一张网络图片吧
第一次听到“五凤楼”这个名词还记的是在一则笑话里,说两个人对对子,一个人总是口气大如天,另一个却小如羊毛,口气大的那个出的上联是“五凤楼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而那个口气小的人只敢对“十字街头叫老爹,老爹老爹老老爹!”
一入宫果然看见很多“宫人”,旗头,氅衣,龙华领巾,花盆底鞋,不是贵人就是格格,也有凤袍加身的皇后娘娘。只是不知道这一身华贵在大雨后是否会狼狈。
队伍排得冗长,老母亲看着黑压压一片的游客,带点小抱怨地惊叹:这么多人!每人60元门票这一下子收了多少钱去了?应该免费开放给老百姓参观才是。
我理解她这狭隘的贫下中农思想,安抚她说:正因为收了门票,今天你才有机会进来参观,你想一下昨天晚上的降国旗,就因为是免费的所以我们才没看到,如果它也收个百把元千把块的门票,你看还有那么多人来吗?
母亲沉默不语。虽然我也希望能对咱们老百姓免费,但却不得不认清现实和物道规律,这就是无奈。
红墙之下,我想起了满清的大贪官和珅在发放赈灾粮时所用的方法:掺杂大量麸皮。
他说,灾粮必须掺麸皮,因为掺了麸皮,那些富人肯定就不吃了,这才有可能轮到穷人的手里,虽然掺麸皮的灾粮不好吃,但它能救命。
02
午门
过了午门,才算真正进了宫,视野也一下子广阔起来,为护城河的金水河,上有五道非常华美的汉白玉拱桥为内金水桥,踏上这桥就有种去上早朝的感觉。
此时的雨有点不像话了,小姑娘开始闹起情绪来说要回去。我们才刚进来还啥也没看呢就要回去,这不是扫我的兴么?而且还排队、安检折腾了那么久。一下子我也有了情绪,把小侄女批评了一顿,批评得小姑娘拉着脸沉默不语,还好没有哭起来,我以为她是闹情绪,殊不知是她鞋子湿透了难受。
这时候,我们陷入两难,老母亲和妹都担心小侄女会感冒,参观的兴趣也不大了,但毕竟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来这一遭,还是舍不得就这么打退堂鼓。
总不能傻站在雨中矛盾,我们便躲进昭德门下的廊道里思考去留,同时也观察雨是否会小点或停止。但是雨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我们和很多游客都被困在这里很长一段时间。
其间,我和老母亲还是打着雨伞冒雨将太和门广场绕了一圈,包括两边的武英殿和文华殿,当然很多殿都是不开放的,太和门也没有开放说是在维修,所以游客只能从左右两边的贞度门或昭德门通过,继续游览。
当我们回来的时候,雨没有停,但是小侄女已经情绪稳定愿意和我们继续参观了。小姑娘很坚强,最后是穿着湿透的鞋子坚持到参观结束,虽然我们一直在各个文创店希望能买到一件雨衣和雨鞋给她,可是直到逛到御花园那里的文创店才只买到了雨衣。
由于天气的恶劣,老妈和妹带着小侄女大多是停留在文创店里的,所以整个故宫的游玩,她们也只是顺着轴线的线路走了一遍而已。
03
三宫
太和门穿过去之后就到了太和殿,但是在殿和门之间还有一块很大的广场,故宫里,宫殿的前面大多先有一个门,比如太和殿前有太和门,乾清宫前有乾清门。
太和殿就是旧时俗称的“金銮殿”。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等等。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
当然这些殿都是不对外开放的,游客只能感受外观的震撼。
在到达太和殿时,小侄女终于恢复神气,远远地指着一处向我们惊喜叫道:“日晷”。哈!她认识日晷,这就是古代计时的仪器。
与太和殿相连的有中和殿,保和殿,三殿非常对称,形成一个“串”字,这也是故宫建筑的特点轴对称。
太和殿的两边有中左门中右门,保和殿对应的就是后左门后右门,与日晷对应的是嘉量。
整座宫殿外,左右还对称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
一层层台阶,一道道汉白玉雕栏。这便是外朝三大殿。
而后,就是内廷的后三宫了。
由于现场人太多天气又不好,就提供两张网络图片吧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当然穿过来还是先有一道乾清门。
一道道门一道道进。这或许也是北京四合院天花板级别的呈现。
我想起有几位同事曾在一起吹牛,大家正在攀比自家的房屋大,行政小姐姐忽然插过来说了一句:“你们家都是几间几平啊?我们家都是几进呢。”
一下子大家都不语了。
04
六院
明代的乾清宫有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共置床27张,后妃们得以进御。真像个九宫格。
一个宫殿内为什么还建这么多房间,设置这么多床铺呢?
原来是皇帝的一个安全设施,这么多房间床铺,于是,皇帝每晚具体会就寝于哪间哪床就是个谜喽!真和玩九宫格数独一样。
想想当个皇帝也不容易,白天担心谋权篡位,晚上要提防刺客。所以这些帝王们就建了这么大的一个紫禁城,一道又一道的高墙一条又一条的护城河,严严实实将自己隔离在最最深处,只有把自己囚的越严才越安全。
在这后三宫的东西两翼分别又有六宫,这就是所谓的“三宫六院”。当然,再往两边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宫殿,都是皇帝的后宫,妃嫔住的地方。遗憾,很多都不对外开放。
故宫共有8707间房子,我又想起一道知识竞赛题,说一个刚出生的娃娃,他每晚都住在故宫不同的房间里,每个房间住一晚,问他住完故宫所有的房间需要多久?答案是23年。一想到“一个娃娃从一岁开始入住故宫,等把房间住遍已经是23岁了”就觉得惊叹!
这就是何以永恒何以经典的原因,真是让人失语的慨叹!
05
深宫
三宫六院的后面就是御花园了,我们到达御花园的时候,雨已经成了暴雨,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不能再继续参观游玩,纷纷聚集在殿檐之下或文创店里。
我们四人被冲散在三处各自躲雨,通过手机保持联系。在雨小点的间隙,我又赶紧逛了两边的宫殿,因为对它们的名字太熟悉了,怎能不好奇它们的真实面容,是否就是电视小说中赋予的形象呢?
第一个看到的是长春宫,电视剧《延禧攻略》里那个倒霉的富察皇后所住的宫殿。相隔不远有翊坤宫、永寿宫、储秀宫、咸福宫,还有“还珠格格”的漱芳斋。
这是西六宫,东六宫有名的有景阳宫、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永和宫,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延禧宫了,虽然历史上的延禧宫和电视小说中的差别很大,但是不得不说延禧宫的确有点与众不同。
这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建筑造型,主体宫殿似乎立处在一块水池中,还是三层的洋房结构,中间层与地面平行。
历史上延禧宫多次遭受火灾,包括留给今人看到模样也是一眼可见被烧过。不光是延禧宫,整个故宫也是频遭火灾,建了烧,烧了建。
也不知道故宫连一棵树都杜绝,是不是有一部分这个原因?除此,宫墙之下还随处可见大水缸,这都是当时的消防设施。
不知道是不是屡屡被烧的原因,所以宣统年间的隆裕太后想把它打造成一座“水晶宫”。
《清宫词》、《清稗史》有记载:水殿以铜作栋,玻璃为墙,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荷藻参差,青翠如画。
虽然最后没有建成,但是已经可以想象出这个水晶宫的惊艳模样。
一道道高高的红墙,深深通往各个宫门,跨入宫门才是宫殿。真是深啊!
我忽然有种孤寂,像秦朝的一座俑在二十一世纪复活了,又像是一只正扇动翼翅的虫儿忽然被一滴树脂包裹,然后尘封千年成了琥珀。
我忽然能通感,那些几百年前的年轻宫女们,深宫锁芳华,一辈子都在这高高的红墙内,被打被骂被罚。
我也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宫斗,除了为她们的自身利益,还有吃饱撑的,倘若不钻研一些“勾心斗角”实在无聊,深宫高墙内,她们的精力无处安放。
终其一生,宫斗出一场走不出这皇城高墙的权力。
我走在这一道道的宫门、深巷中,她们似乎封印在这高高红墙内的幽怨,现在正通过水汽散发出来,形成一张网,网住了我。
我浑身便裹满这潮湿的幽怨。
这宫殿真的不能再往里走了,我莫名结了一道厚重的孤寂。
故宫出来雨也停了,本来我们还有时间接着逛景山公园的,但遭遇一场故宫的雨,家人都狼狈不堪、疲惫不已,还是早早赶回酒店去吧。
很神奇,这场雨陪我们全程游览了故宫,我们似穿越一般困在它的宇宙中,红色宫墙,金色琉璃瓦,青色彩华,蓝色匾额,个个都是撞色,强烈而又古老沉闷。
像一位位帝王的建国大业在一帧帧上演,又像那些微不足道、幽怨而死的宫女在呓语。
后记
虽然是遭遇了一场雨的游历,但是,几日后攀登八达岭长城时,在偶遇到的一位小姐姐的口中反而获得了庆幸,她说故宫宁愿下雨去逛也不要大晴天去(此时的高温季节),因为上次她的一位室友去故宫,戴的美瞳在眼底竟然被蒸发干了。
我惊得瞠目结舌,不管幸与不幸,我留下的没有不堪,只有故宫的记忆。
它沉默不语,却诉说了所有。
未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