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年轻的我只身一人来到青海西宁闯荡。这些年在青海生活、工作,走南闯北,对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今天,我就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聊聊青海这些年的变化,青海的穷与富,憋在心里很久的一些话。
初到青海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辽阔和苍茫。广袤的土地,连绵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茫茫的盐湖,仿佛人的存在都显得渺小。那时的青海很穷,街上到处都是简陋的土坯房,一到下雨天满地泥泞。城里人的生活都还过得清贫,农村牧区就更是条件恶劣。想想现在动辄上百万的房价,那时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真是天壤之别。
青海之所以穷,一是因为自然条件差,平均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冬天漫长严寒,农业基础薄弱。二是长期以来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差,除了一些国有企业,私营经济几乎没有。三是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时的青海,还是一个比较封闭落后的地区。
但穷则思变,青海人靠着自己的努力,这些年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直观的是城乡面貌的改变。曾经破旧不堪的旧城区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走进农村牧区,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村村通了电,藏族同胞们住进了宽敞的砖瓦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汽车手机成了家常便饭。
青海各族人民的生活为什么能发生如此巨变?我认为这得益于青海近年大力发展的"绿色经济"。青海虽然工农业基础薄弱,但有着丰富的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随着国家对青海扶持力度的加大,青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盐湖化工、有色金属产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青海还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拉动三产服务业。总之,青海抓住自身优势,闯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当然,青海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掣肘。经济总量小,人均GDP在全国靠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支柱不够强劲。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还比较大。偏远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比较滞后。作为曾经全国最穷的省份之一,青海在奋力前行,但任重道远。
说到青海的富,不得不提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青海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有著名的塔尔寺、拉卜楞寺等。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砖红色的寺院、飘扬的经幡、虔诚的信徒,构成一幅幅震撼心灵的画面。青海还是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令人向往。"花儿"这一国家级非遗,更是家喻户晓。论自然奇观,青海湖、茶卡盐湖、翡翠湖、三江源、可可西里等景点,美得令人窒息。这些都是青海弥足珍贵的财富。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青海虽然经济总量不占优势,但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不可小觑。保护好青海的碧水蓝天、雪山草原,传承好多元的民族文化,善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资源,是青海未来发展的法宝。只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相信青海一定能够换道超车,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16年青海生活,我见证了它的变迁,喜悦它的发展,也为它的困境揪心。最后,我想说,青海虽然有穷有富,但最宝贵的财富是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青海人爱喝酒,嗓门大,办事麻利,对朋友讲义气。无论汉族、藏族、回族,大家都像一家人,相亲相爱,和睦相处。青海好客、青海包容,欢迎所有人来青海看看,我爱这片土地,愿青海的明天更美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