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的深处,眉山市的青神县,隐藏着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军工城——国营建华仪器厂(863厂)。这里,曾经的繁华已逝,但历史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军工岁月。
历史的印记:三线建设的明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军事威胁。为了加强战备,改变工业布局,国家启动了历时17年的三线建设。眉山青神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座军工企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国营建华仪器厂。
1970年4月,四机部决定在四川新建一个生产通讯类无线电测量仪器的工厂,选址在青神县青竹公社(今青竹街道)。这个决定,不仅为青神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军工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艰苦的创业:荒山上的崛起
国营建华仪器厂的建设过程充满了艰辛。当时,眉山乃至整个四川省的三线建设项目几乎同期开工,建筑工地缺少机械设备、人员、建筑材料。建设者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用最原始的工具在荒山上挖丘填沟,硬是在一片荒芜中建起了厂房和车间。
职工们住的是简陋的牛毛毡和草窝棚,四面漏风,冬天寒冷刺骨,夏天闷热难耐。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所打倒,而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建设任务。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了建华仪器厂最宝贵的财富。
辉煌的岁月:军工事业的巅峰
随着产品的成型和投产,国营建华仪器厂迎来了辉煌的岁月。工厂不断攻克新的技术难题,生产出了大量优质的无线电测量仪器,为中国军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厂区配套设施也开始升级更新,建成了职工家属楼、单身宿舍、子弟学校、职工食堂等生活设施,丰富了职工和家属的业余生活。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里,成为建华仪器厂的职工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情。他们拥有城镇户口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享受着计划经济带来的福利和保障。工厂每周至少播放一场电影,厂里的篮球队还经常和其他三线厂进行友谊赛,增强了职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转型的困境:市场经济的挑战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三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80年结束三线建设后,企业开始转型并面向市场经济。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和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原因,许多三线企业陷入了困境。
国营建华仪器厂也不例外。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着订单减少、资金紧张、技术落后等种种问题。尽管经过多年的苦苦挣扎和努力拼搏,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困境。2000年前后,建华仪器厂政策性破产,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历史的遗迹:沧桑破败的军工城
如今,国营建华仪器厂的老厂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和繁华。大部分厂房依然矗立在那里,但已经变得沧桑破败。车间的大烟囱依旧耸立入云但已不再冒烟;家属区住宅楼房、学校、技校等建筑保存尚好但门窗已损坏;工厂内的道路和草坪也长满了杂草和树木。这些历史的遗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被遗忘的往事。
然而即使如此这些历史的遗迹依然让人感受到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在这里每一栋楼房、每一条道路、每一片草坪都承载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铸就了这座军工城的辉煌历史。
三线精神的传承:永恒的瑰宝
虽然国营建华仪器厂已经不复存在但三线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五十多年前年轻的建设者们响应号召来到大山沟中兢兢业业地工作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军工事业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