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陕西,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以及"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应天门","兵马俑"等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而隐藏在西安身后的渭南市,也许很少有人关注。但这座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之南的城市,近年来正凭借其突出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众多三线城市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潜力。
区位优势凸显,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
渭南市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东部、西安半小时经济圈腹地,是连接关中、中原和晋南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境内连霍、京昆、福银等7条高速公路交汇,210、310国道及多条省道贯穿全境。铁路方面,陇海铁路、西康铁路在此交汇,徐兰、郑西、西宝等多条高铁线路通达渭南。渭河、洛河等重要水系流经全境。如此便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使渭南成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
2023年,渭南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5万公里,密度达157.8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陕西省第二。铁路营业里程约845公里,其中高铁180公里,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持续推进,渭南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自然资源富集,产业格局不断优化
渭南不仅区位优势明显,而且资源禀赋突出。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33种之多,煤炭、钼、金、铜、大理石等储量丰富,是陕西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煤化工产业基地。同时,渭南还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等多种农产品产量居陕西省前列。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渭南工业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渭南以其资源优势为依托,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全市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钒钛、航空等新兴产业蓄势待发的产业新格局。202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760.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2%。随着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渭南正在加速迈向工业强市。
人文底蕴深厚,文旅融合动力十足
作为中华民族渭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渭南自古以来就是一片人杰地灵的热土。境内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国保单位多达60余处,居陕西省前列。华山、潼关、大荔古城等知名景区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其中华山更是"五岳之首"。
近年来,渭南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打造"中国药王故里"为统领,建设集养生体验、药膳餐饮、文创产品等为一体的药王小镇。着力完善"5A华山+4A、3A景区"的旅游产业链,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丰厚的人文积淀和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正在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自信。
民生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加速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南各项民生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840元和15516元,同比均实现较快增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57%。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94人、注册护士3.25人,基本实现"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未来,渭南将继续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深度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建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到2026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突破33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和2.5万元。
产业基础更加雄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届时,渭南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卓越的成就,在国家区域发展大局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区位优越、资源富集、底蕴深厚、发展态势向好,这些优势叠加在一起,正在推动渭南这座新兴工业城市不断焕发勃勃生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渭南有望到2026年在综合实力和城市能级上实现重大跨越,成为西部地区又一座跻身二线梯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渭南无疑将成为一匹不容小觑的"黑马"。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这座魅力城市的蓬勃崛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