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如果你是个人文旅游爱好者,陕西韩城是一定要去打卡的地方。
韩城地处陕西关中,与山西河津、万荣两县隔着黄河相望。从西安出发走高速3小时车程,交通便利。虽然可以一日往返,不过想深入游韩城,还是建议至少花上2~3天时间。原因无它,这里能逛能品味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韩城自古便有“文史之乡”的美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即使你没有来过韩城,也多多少少听过它的名字——因为这里和许多名人典故、成语故事有关。比如“鲤鱼跳龙门”“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来韩城旅游,韩城古城、党家村、司马迁祠、黄河龙门等都是必打卡的景点。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司马迁祠。
世人皆知“史圣”司马迁,他一生坎坷,在写完巨著《史记》之后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行踪成谜。司马迁是韩城人,西晋永嘉四年(310),汉阳太守殷济在韩城芝川为司马迁立了衣冠冢、修建祠堂,这里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祭祀司马迁的圣地。
司马迁祠墓坐落于一座天然的山岗之上,这座山海拔并不高,但山势颇为陡峭。古建筑群依山就势,沿着山脊逶迤而上,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沿着司马古道一路向上,穿过一道道牌坊,走过陡峭的朝神道,再爬上著名的“九十九级台阶”,便抵达山顶,祭祀司马迁的祠堂就坐落于此。
从进入景区开始,司马迁祠墓值得品味的地方就有很多。一条路、一块牌匾,都蕴含着深深的历史底蕴。不过等我们到达山巅的司马迁祠时,有两个地方让我们感觉很奇怪:
第一怪:司马迁的坐像为什么“歪”着坐?
司马迁祠中供奉着一尊司马迁泥塑坐像,但奇怪的是,这尊坐像并不是面朝前方,而是看向北方。我们都知道,古人讲究正襟危坐,我们见到的大多塑像也都是面朝正前方。为什么司马迁的这尊塑像会“歪”着坐呢?
第二怪:司马迁的墓冢为啥是蒙古包形状?
穿过司马迁祠院,便是司马迁墓。前面提到了,这座墓冢是宋元时期的后人为司马迁修建的衣冠冢,在真实历史中,司马迁的结局一直是个谜。
见到司马迁墓冢的时候,我们同样感觉很奇怪:司马迁明明是一个汉族人,他的墓冢为什么却修成了一个蒙古包的形状?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司马迁一生坎坷。后人为他立塑像、修墓冢之时,正是为了了却太史公的心愿,而以一种超越常理的“怪诞”方式,倾注着对这位太史公无尽的敬意与怀念。
司马迁祠内的那尊坐像,为何面朝北方?
西汉的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触怒汉武帝,被处以残酷宫刑。正是在这种极端的逆境中,司马迁以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才华,完成了《史记》的编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人们将祠堂内的那尊塑像望向北方,是司马迁内心深处无尽的期盼与执着的化身。正如司马迁渴望着的远在匈奴之地的李陵能够归来,洗清冤屈,重获清白。
至于司马迁的墓冢,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修建的。因为《史记》客观公正地记载了匈奴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功绩,而司马迁所倡导的民族大融合观念,更是与忽必烈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不谋而合。修建成蒙古包的形状,也算是某种致敬吧!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思想和事迹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成为后人永远的追忆。司马迁的墓冢之上有一棵古柏,它矗立在那里,历经千百年风雨,依然枝叶繁茂,生机勃勃,仿佛司马迁那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格的象征……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