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在呢
编辑| 昭明
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水塘镇格丼村,有一个神秘的中洞苗寨。这里海拔1800多米,三个大山洞中的中洞成为22户98口人的家园。
他们世代居住在这个近230米深、100多米宽、近50米高的洞穴里,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与世隔绝的部落至今仍保留着周朝的婚嫁习俗。
穴居部落的由来
150年前的中国,战火连天,动荡不安。一群苗族人为了生存,在族长带领下离开家园,踏上逃亡之路。他们穿越山川,跋涉荒野,寻找安全的栖身之所。
他们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水塘镇格丼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山,海拔1800多米,山体中有三个巨大的天然溶洞。看到这个天赐的庇护所,疲惫的族人们决定在此安身立命。
起初,他们选择了最下面的洞穴居住。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较低,洞口显眼,他们经常遭受马匪骚扰和劫掠。
面对这一困境,族长提议搬到更隐蔽的中洞。这个被称为“中洞”的溶洞深近300米、宽100多米、高近50米,位置更高,更易防御。
搬进中洞后,他们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穴居生活。为维持生计,他们在洞穴周围开垦出57亩旱地,种植玉米、红薯等作物。饮用水来自洞顶的滴水,虽艰辛但勉强维持生活所需。
他们仅在必要时派人到十公里外的小镇采购盐、油等无法自产的必需品。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保存了许多古老传统,包括周朝的婚嫁礼仪。
尽管政府多次劝导他们搬出山洞,但他们始终坚持留在这个视为家园的地方,在现代中国成为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自给自足的“桃花源”
中洞组村民属于苗族中的岩山苗,由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组成。他们的生活方式堪称一个“活化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远离现代文明的原始画卷。
洞中居民分居在洞身前的两边,户与户之间用结实的竹篱笆隔开。这种干栏式建筑让人仿佛穿越回了16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展现了古老的建筑智慧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他们自己纺纱织布做衣服,传承着古老的纺织技艺。妇女们的服饰简洁朴素,只有一大一小两道花边,不佩戴银饰,体现了他们质朴的审美观。这种简约的服饰不仅符合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
他们在山坡石缝里开垦出57亩旱地,种植玉米、红薯、土豆和白菜,勉强维持一年的口粮。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展现了人类在恶劣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饮用水来自洞顶的滴水,这种天然的水源利用方式,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农闲时,他们忙于纺纱织布、推磨碾谷,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方式。晚上的生活则充满了简单的快乐:男人们围着篝火喝自酿的土酒,畅聊天南地北;女人们聚在一起聊家常,传递着生活的点滴;孩子们则玩跳皮筋、捉迷藏等游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洞中。
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这个远离现代喧嚣的洞穴中,村民们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创造着独特的文化。
他们的存在,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活态保护,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现代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周朝六礼的活化石
中洞苗寨保留的周朝婚嫁习俗“六礼”是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纳采是婚姻的开端,男方派媒人向女方提亲,表达结婚意愿。
问名则涉及到中国传统的生辰八字文化,男方询问女方的出生时辰,以确定婚姻是否合适。纳吉反映了古人对命运的敬畏,通过占卜来预测婚姻吉凶。
纳征是正式确立婚约的重要步骤,男方向女方送聘礼,体现了对女方家庭的尊重。请期则是双方共同商定结婚日期,象征着两个家族的和谐融合。最后的亲迎仪式,新郎需要亲自到女方家迎接新娘,既庄重又浪漫,这是整个婚礼的高潮。
这种复杂的婚礼程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每个步骤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传统礼法观念和家族伦理。
在中洞苗寨,这些古老习俗不仅仅是形式,更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苗族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智慧,是族群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洞苗寨的婚俗保存堪称奇迹,为文化多样性贡献了独特价值。它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如今,中洞苗寨已经成为贵州的小众旅游景点。一些村民开始经营民宿,发展旅游业。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和融入现代社会之间取得平衡的难题。
紫云镇已经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起旅游、农业、林业、文化等产业。紫云红芯红薯、茶叶、金银花等特色农产品远销国内外。苗族同胞还利用传统的蜡染技艺,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这个独特的穴居文化能否得以延续?我们应该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改善生活条件之间找到平衡点?
结语:
中洞苗寨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典范,更是一面照亮我们思考现代化进程的镜子。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留下一片净土?
这个藏在深山中的穴居部落,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文明发展的窗口。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忘记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因为正是这些文化塑造了我们的民族特性。
或许,中洞苗寨的未来之路,就是在保护传统和拥抱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新京报 2007-01-14 中国最后穴居部落 巨大洞穴似世外桃源[组图]
新京报 2019-12-30 17:01五代穴居人,一场遗世梦
南方网 08-22 08:51中国桃花源:20户人家住山洞里 男耕女织
北京青年报 2014年08月25日07:17 探秘贵州穴居苗族:亚洲现存惟一"穴居部落"(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