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这些年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各项功能都较为全面,不过在与主城的距离上,相对疏远的固有印象还是没有打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南京三大综合交通枢纽统统位于江南,包括南京站、南京南站和禄口机场。这对于六合的产业引进和文化旅游传播都带来不小的挑战。
01 高铁
好在这个问题正在得到稳步解决,北沿江高铁和宁淮城际铁路目前双双都处于在建的状态,进展非常顺利,两条铁路高架的一排排桥墩已经在六合北部和西部大范围展开,非常震撼。根据最新的消息南京北站将于2027年10月建成,六合西站估摸着应该也在这前后。
届时,不管六合以南京北站为对外资源交换的点位,还是以六合西站为接入点位,都将大大提高六合与外界沟通的效率,这对于六合来说将是一次划时代的发展机遇点。
令我钦佩的是,在高铁时代即将迎来之时,六合并没有干愣着等,而是早早就行动起来。六合的决策层很有长远规划的谋略,不管是在交通层面,还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构建上都展现出了高超的顶层设计水平。而且这种高水准的谋划不单单局限在城市或产业新城,更深入到了不起眼的村镇,显然乡村振兴也是六合崛起中的一步大棋。
02 乡村振兴
说到乡村振兴,六合在这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多的。比如美丽乡村的建设与改造,很多村落都经过了优化设计,增加了很多休闲空间,滨湖廊道、污水处理设施等。
有一些还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结合在了一起,比如冶山的张洼,超大的墙绘给村庄赋予了特别的气质,很有田园诗意,其也入选了第十一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名单。近些年引进的不少文旅项目,也对六合乡村文旅的氛围有了不小提升。光伏项目对乡村经济也起到了不错的支持、同时六合对农民画的保护也非常全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扬民间艺术文化,六合还新建了六合农民画美术馆,让人眼前一亮,给六合农民画的保护和发扬提供了底层支持,在这里展示的一幅幅作品也增色不少。
但六合并不满足于现状,其不仅希望好好保护农民画,还想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文化传承体系,并将其发扬光大。同时希望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的商业化行为,造福百姓的同时也带动地方经济有更好的表现。
03 现状
据我所知六合有四张文化名片,包括“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歌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和“中国美食文化之乡”。那么农民画与这四乡名片有没有关系呢?
我查了一下,原来六合之所以能够拿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凭借的就是农民画。不枉六合对农民画如此看重,且保护得很周全。
不过农民画并不是南京六合冶山特有的产物,完整的名单中,同样凭借农民画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就有好多个。包括上海金山区、南通如东县、福建新桥镇、江西潭城乡等,更别提很多没有入选的地方农民画了,实际上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农民画。
个人觉得在这种局面下,以六合农民画开展商业活动实际上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创新点很容易就被其他地区简单复制,毕竟大家都叫农民画。由于其存在较强的地域属性,也很难向外地扩散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存在职业认同的问题。
04 生产模式
据我观察,六合农民画的绘制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毕竟大师的年纪摆在这里,都是60后,肯定是手绘为主。这注定了生产效率高不起来,也很难满足定制化的要求。举个例子,在用电脑创作矢量画的过程中,进行局部的修改,调整、改色其实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而且可以放大很多倍,进行非常细致规整的刻画,但这对于纯手绘而言显然麻烦得多,而且碍于绘画材料的限制,深度刻画存在一定上限。
所以按照现有的生产模式,大范围的商业化运作不现实。常规的路线基本集中在画展、申报评选、比赛、或者文化艺术品收藏等,发挥的空间相对有限。
当然即使如此,六合农民画团队也一直在尝试创新,比如协同创作了二十四节气主题。还特地配了有声朗读,比如也在积极尝试将农民画融入到其他产品中,比如手提包,旗袍等。在内容层面一直在尝试做加法。从行政化的角度来说,这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但要想实现商业化的蜕变没这么简单。
05数字化与年轻化
个人觉得六合农民画急需吸纳一部分艺术类院校的年轻人,需改良传统的创作方式和流程。比如美术馆的四位老一辈大师在完成第一步的线稿后,就交给我们的年轻团队在电脑端进行数字化的线稿制作,然后老新合作完成各个图层的上色、细节刻画、最后氛围营造等。不仅便于修改,一幅线稿通过不同的色彩表达可以产生多种版本或主题,这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拓展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品的刻画深度以及细节饱满度。这既是分工协作,也是一种教学与传承。
当然也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激励,鼓励年轻人创作属于自己的农民画画作,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画也能得到改良,在题材和画面上更加接近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只有与时俱进,农民画才能走的更远。同时建立画作与版权的线上采购系统这也很重要。
有了年轻人的团队和数字化的加持,六合农民画就有了超越其他区域农民画的手段,甚至通过多图层相叠,通过对画面中人物进行骨骼绑定,农民画完全可以动起来。有了动画版的六合农民画想不出圈都难。运用这个技术,我们的节气主题、生肖主题、南京地标主题、六合各种人文主题不就来了吗,大大丰富了作品主题与表达形式。
对于其他地区的农民画而言堪称降维打击,就怕到时候拿奖拿到手软。这就是典型的用新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赋能,这也是六合农民画出圈,提高知名度比较快的一种方式。
06 不破不立
农民画的兴起主要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农村人口数量和占比都很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正变得越来越少,所以按照这个大趋势,农民画只会越来越小众。因此对于农民画而言光保护不行,我认为传承、改良、进化更重要。
这就有点像很多的汽车品牌,随着市场结构、人群属性的变化,为了适应更好的发展,很多时候会重新整一条、甚至多条全新的品牌线,以获得更好的市场认可,做差异化竞争。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农民画为什么不可以有类似的操作,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呀。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在商业化方面,玩出更大的花样,可以考虑在完成了数字化和年轻化的基础上,后续再剥离提炼出来一个新的文化品类或画派,比如我随便说一个“彩映画”。不仅去除了农民画的职业限制,也跳脱了原有的农民画的框架体系,少了条条框框之后,大众的认可度会更高,商业化的行为会更通畅。
不管是美术培训,还是将其运用到插画领域、墙绘领域都很容易被人接受,题材也不受限。简单来说两条腿走路,原有的农民画更注重保护和向数字化转型,而“彩映画”专注商业化方向的开发,也能通过这个手段与其他区域的农民画产生差异化,其他地区都停留在农民画1.0阶段,而六合通过主动升级迭代升级到了农民画2.0(彩映画),这一下子就拔高了。而且是六合独有的,很容易掌握主动权,甚至未来可以升级成“中国彩映画”(源自六合农民画),这也让南京六合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变得更有分量,更有创新性。
当然新品类想要在商业之路上走的长远,需要相关美院的支持和背书。南京就有很多现成的,南艺、南师、南广这些都可以合作。邀请他们给“彩映画”做规范化定稿、色搭优化、品牌化包装、做背书,讲故事,这本来就是南京本土的文化优势,这是很好的传承-改良的过程。
要我说干脆通过这个契机,在六合引入一所美术类院校并与当地的实际产业所需相结合。这也是不错的“产学研”思路,并可以直接起到支持美丽乡村事业的作用,第四代大学城或可再添一员猛将。不管是深度的美丽乡村改造还是国潮大背景下服包品牌的塑造,艺术类美术生的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南京有现成的人才库。
谈到这里我在想,六合的美丽乡村实际上也可以是美术生的采风点,也可以是画家村、还可以是文创村,更可以成为彩映画商业开发的基地。
将其打造成南京甚至是周边省份艺术生的一片乐土,成为采风、毕业旅行甚至是创业的首选地。逐渐形成画室、画展、插画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文创工作室、数字作品发行机构等文化产业聚集的村落。让大量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这不也是乡村振兴吗?实际上这样的主题,也让六合的美丽乡村和江宁的、浦口的美丽乡村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点,差异化不就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很好的对于非遗农民画以及改良的彩映画的一种传播。带来了大量的人文交流、消费需求、旅游需求和住宿需求,这些对于六合来说都是有利的。
更跳脱一些,六合还可以打造一个民间艺术创作者联盟,并建立数字化约稿平台,在需求方与创作者之间搭建起桥梁。建立一套保证金-草稿-线稿-上色-细化完善-验收并支付-评价的创作流程监督机制,这也是六合可以尝试的方向。
07 新时代
现在南京六合很多项目都在大刀阔斧的推进,声势很猛,虽然之前因为长江两岸交通的问题,发展慢了几拍,但反而因此具备了极好的后发优势,可以吸取到很多的经验教训,避免了不必要的弯路。
如今仙新路过江通道已经在收尾,三年后2027年,随着南京北站与六合西站的建成,六合更是获得了陆路交通枢纽,一个脱胎换骨的大六合即将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而巨变的不仅仅是交通、城建、产业,还有乡村与文化,或许这就是六合的底气与自信,属于六合的新时代正徐徐展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