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一段导游辱骂游客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
视频中,一名青岛女导游因带团的四川游客消费金额未达预期,没能拿到足够提成,竟当众怒斥游客:"如果穷就在家里别出来,出来就是你的错,四川人就是小气!汶川大地震死了30万人才活明白,我们旅游圈的人呢,都不愿意接待"
该导游言辞激烈,声音洪亮,刻意将麦克风对准嘴部,似乎希望所有人都听到她的"宣言"。
当地文旅社已看过视频,正在处理中。
这番言论不仅对游客失礼,更将汶川地震罹难者作为口舌之争的"工具",缺乏起码的同情心,令人震惊。
细究之下,导游因游客消费不达预期而出言不逊,甚至人身攻击和地域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
就在上月,天津一导游因游客购物未满2000元,怒骂游客"不花钱就是狗屁",言辞极尽奚落讽刺。然而最终却仅以道歉、罚款了事。处罚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震慑,更无法根本遏制导游的失范行为。
究其原因,利益驱动是导游屡屡出格的重要诱因。部分导游过度看重购物提成,视游客为"摇钱树",不惜语言胁迫、"强买强卖"。一旦游客触犯自身利益,即使违背职业操守,他们也在所不惜。
而监管缺失,则为导游的失范行为大开方便之门。游客投诉无门、取证困难,导游违规成本极低,行业监管流于形式。"重惩处、轻防范"的窠臼亟待打破。同时,部分导游自身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职业形象蒙尘,个别"害群之马",就会以偏概全,致使大多数优秀导游蒙受不白之冤。
对此,有关部门理应强化监管,加大惩戒力度,对强制消费、言语攻击等恶劣行径"零容忍";旅行社也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在日常管理中严把"德、能"二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导游业务能力。导游个人更应加强修养,恪守行为准则,以真诚服务游客为天职,用良好形象重拾公众信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