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文化始于明朝初年,兴盛于清代,衰微于民国。时至今日,在各大城市,依然有各地的相关商会,这就是会馆文化的延续。
明清时候,武汉的会馆数量在全国也是首屈可指,据统计,建国前,武汉地区建有349所商业性会馆公所,其中汉口208座。
自古两湖不分家,历史上常把湖南湖北两省称为“湖广”,古时便有“湖广熟,天下足”一说,既体现了两湖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又体现两省关系较为亲密。湖南人只要沿湘江下洞庭湖,然后随江直下,便可到武汉三镇。
清代汉阳的湘乡会馆,通常是湖南湘乡籍人士在汉阳设立的聚会、交流和互助的场所,它是当时同乡之间联系情感、交流信息、互相支持的重要平台,也承载着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据《1864年武汉城镇合图》显示,清代位于汉阳的湘乡会馆坐落在大别山(今龟山)东北角不远处,离川主宫、晴川阁、铁门关不远。
而汉阳湘乡码头则位于原汉阳补善堂码头和镇署码头之间,大致在洗马口至晴川阁西面附近一带的长江边上,是湖南湘乡、湘潭各县船只湾泊之所。
湘乡码头高大挺拔,石牌坊造型瑰丽,巧夺天工。牌坊两侧刻着一幅对联:湘水流长万顷波涛齐汇汉;乡关话旧一帆风雨且停桡。足以显示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打拼创业胸怀,和乡情浓浓的湘聚力。
紧邻湘乡码头的后面,便是湘乡宾馆。宾馆一词最早出自《礼记·杂记下》:夫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賔馆”,此处的“賔馆”就是“宾馆”。据图可见,在清代宾馆一词已经被用于客栈旅馆和会馆的代名词了。
据资料显示,湘乡会馆是清代湖南湘乡、湘潭两县所设的“驻汉办事处”。咸丰初年(1851年)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汉阳龟山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导致龟山脚下的湘乡宾馆毁于一旦。湘乡会馆于咸丰八年(1858年)开始谋划重修湘乡宾馆,至同治五年(1866年)完成了四间门店建设,并于光绪元年(1875年)全部建完。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曾向其捐出200两银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