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去人文厚重之地旅行,最好提前做点“功课”,否则一不留神就可能错过很多精华之处。谁能想到,在韩城司马迁祠景区之内,一条“坑坑洼洼”的石条路,竟然是韩城最早的“高速公路”呢!
司马迁祠墓是“文史之乡”韩城必打卡景点之一,是后人祭祀史圣司马迁的圣地。关于司马迁祠,我在上一篇游记做了具体介绍,不过,对于底蕴深厚的司马迁祠,能讲述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这条常常被游人忽略的“司马古道”。
游览司马迁祠墓时,建议女士不要穿高跟鞋,因为路并不好“走”。一是因为司马迁祠墓的古建筑群坐落在一座天然的山岗之上,山虽然不高,坡度却较大;二则是刚走进挂着启功手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牌匾的第一道牌坊,便是一条坑坑洼洼的石条路,走路稍不留神还有崴脚的风险。
很多人不知道,这竟是一条千年古道,古时是韩城前往长安的必经之地!
这条路便是司马古道,最早也叫“韩奕坡”,是韩城最古老的坡道之一。根据史籍记载,其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今司马迁祠景区里所见的这段司马古道,是北宋时期的古道遗存,距今也有近千年历史了。
从“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牌坊到“高山仰止”牌坊,古道短短三百米,却承载了千年的沧桑。沿着古道缓缓而上,穿过“高山仰止”牌坊,便朝着山顶祠堂而去。如果顺着路继续前行,便是古时韩城前往长安的必经之地!
几千年来,这条古道一直是商旅、学子、官员从韩城到长安往来的必经之地,见证了无数人的足迹。
从孔子高徒子夏两千多年前授书开始,韩城便是“文史之乡”,儒家文化深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尤其明清之际,韩城科举中试者达1400余人,成为街头巷尾流传的佳话。当地还有“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和“朝半陕、陕半韩”的说法。
韩城地区的读书人沿着司马古道,踏上了通往长安的旅程。古道上,络绎不绝的人群,比驴马还要多,所以司马古道也被称为“秀才坡”。
这条古道曾经与108国道相连,时光荏苒,如今的古道早已失去了往日交通用途,却成为一处记录韩城历史的人文遗迹,静静地诉说着韩城的往事。
经过近千年的人走车辗、风雨侵蚀,北宋时期留存下来的石条已然布满了斑驳的时光痕迹,每一块石板,每一道车辙,都记录着历史的深度与文化的厚重。它见证了韩城从古至今的变迁,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如果你从这里走过,记得静静地感受,和千年古道来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吧。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