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高挂镇江头,路上金陵趁早秋。
最近看了《瞭望》的一篇文章说镇江是“一座山水城,半部江南诗”,确实如此,千百年来又无数文人墨客在此触景生情、诗意万千,似乎各种类型的古诗词里的一些名篇名句都和这座城市有密切的联系:送别诗有唐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人生观念转变的有李涉的“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写爱国情怀的有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些都是镇江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表现。
趟过历史的河流,镇江的风骨在整个江南城市里依然算是非常别致的;不过她也因为体量较小而为人诟病,记得之前就曾多次看到过关于撤销镇江市的网民建议。确实,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小的城市,她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与大一点的县的规模无异,约为全省的3.5%;322万的常住人口,仅占江苏省的3.7%,这与江苏其他12个地级市的规模都有的差异。
那身为小城大历史代表的镇江市真的没必要存在吗,它是否真的应该从善如流而被撤销之后划入周边的地级市呢?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慎重对待,因为一个地级区划的存与废不好只从她的面积和人口这些规模来考虑,也要从其他的因素来衡量;其中一个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作为南京的近邻,如果将来南京进行省会扩容,即使镇江不撤销,可能也要像四川省资阳市将简阳市划入成都那样将句容等地划入南京了;不过不管怎样,能够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就是衡量变与不变重要的标准之一。
明朝成化二年(1466)进士张弼曾在作品《长江歌送黎天与之任镇江》里用“江边山际乃有镇江府,襟喉三吴百粤何雄哉”的诗句来形容镇江的重要性;其实尽管镇江市面积和人口的规模这方面是江苏最小的地级市,但其实她不仅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而且历史上也相当的阔:除了曾经是江苏的前省会之外,如今苏南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管辖的很多县级区划都曾是镇江的地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可谓是“一部镇江史,半部苏南史”那江苏最小的地级市最阔时有多厉害呢?
镇江之名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开宝八年(975),当时将唐朝设置的镇海军节度使(驻地润州,今镇江市)更名为镇江军,改的原因是“与唐朝相比,地理环境方面的变化,镇海军距离海口已经较远”,这种情况下镇海就不如镇江合适了;政和三年(1113)宋徽宗将润洲升格为镇江府,取“镇守长江”之意而得名,镇江自此开始正式成为中国县级以上区划的地名并沿用至今。
镇江府最初的辖区约为今天的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县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镇江府改成镇江路,领丹徒、丹阳、金坛三县;至正十六年(1356)明军改镇江路为江淮府,仍领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同年12月复改为镇江府。
清朝时期镇江府的辖区第一次扩大,雍正八年(1730)溧阳县(今常州市代管的溧阳市)从江宁府改属镇江府;光绪三十年(1904)两江总督端方奏准设太平厅(后改为太平县,今扬中市的前身)来管辖原丹徒、丹阳、泰兴、江都四个县在太平洲的属地,此时镇江府领有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溧阳县4个县以及太平厅。
在民国废府存县的调整当中,镇江府被撤销,所属的5个县直属于江苏省;民国十七年(1928)7月丹徒县改名为镇江县,三十八年(1949)6月镇江县一分为二,城区和近郊的区域改为县级镇江市,同时划出四乡改为丹徒县。
1949年11月28日镇江又一次成为县级以上区划的名字,并且镇江一词所指代的范围也比镇江府的时期扩大了许多:当时苏南行政公署将其所属的镇江行政分区改设为镇江专区,领导镇江县、江宁县、丹阳县、扬中县、句容县、溧水县、高淳这7个县,辖区范围涵盖了今天镇江市全境、南京市的大部分区域。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成立之时正式设立了镇江专区,并将原常州专区所属的武进、金坛、溧阳3个县划归镇江专区;调整之后的镇江镇区管辖扬中县、丹徒县、江宁县、句容县、丹阳县、武进县、金坛县、溧水县、溧阳县、高淳县10个县以及镇江市;镇江关系的区域再一次得到扩大,其范围包括了今天苏南五市里面的镇江市全境、常州市和南京市的大部分地区。
1956年2月镇江专区与苏州专区和扬州专区之间进行易地调整:将镇江专区所属的武进县划归苏州专区、并苏州专区的宜兴县划入镇江专区;同时镇江专区的扬中县划归扬州专区、又将扬州专区的仪征、六合、江浦3个县划入镇江专区。
这次调整的幅度是非常大的,镇江专区划出了两个县的同时却划来了3个县,辖县与调整之前比反而多了1个,这也算是祸兮福所依了;不久之后所涉及的各个县又恢复了原有的隶属关系;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调整过后的镇江专区的辖区涵盖了镇江市和南京市的大部分区域,以及扬州市、常州市、无锡市的部分县级辖区;苏南苏锡常镇宁五个市里面,有镇江、南京、常州、无锡这4个市在这时间里都曾是镇江的一部分。
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区驻地从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原镇江专区所辖县份除了江宁县划入南京市外,其他均转隶于常州专区。这其实也可视为镇江专区并入了常州专区,镇江专区尽管因此而痛失身份,但是这段历史却也是镇江和常州之间作为友好邻居,发展过程中存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睦邻关系的完美体现。
不过这次调整也是昙花一现般的存在,1959年9月常州专区更名为镇江专区,同时将专署驻地由常州市迁于镇江市,辖有镇江、常州2市以及武进、扬中、丹阳、金坛、溧阳、宜兴、高淳、溧水、句容9县;此时镇江专区的范围仍涵盖了今天镇江和南京的大部分区域,以及扬州、常州、无锡的部分县级辖区。
1960年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归常州市(地级)领导。1962年武进县又从常州市划入镇江专区;同时还从镇江市析置恢复了丹徒县;并将南京市领导的江宁县划入镇江专区;调整之后的镇江专区管辖镇江市以及扬中县、丹徒县、江宁县、句容县、丹阳县、金坛县、溧水县、溧阳县、宜兴县、高淳县、武进县。
这就是为何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今天镇江市的前身镇江专区的发展史上最为“辉煌腾达”的时候,因为其管辖的范围和管辖县级区划的数量达到了鼎盛状态,此后的她便经历了一个物极必反的缩小过程,多次调整之后镇江专区(镇江地区)失去大部分的辖区而形成了她今天体量如此小的格局;具体如下:
1971年江宁县从镇江地区划出,改属南京市领导;由此来开了镇江地区“瘦身”的大幕。
1983年1月江苏省进行地改市的区划调整,镇江地区所属的高淳县和溧水县划入南京市,宜兴县划归无锡市,武进、金坛、溧阳这3个县划归常州市;加上此前划出的江宁县,属县多达11个的镇江地区再变成地级镇江市之时就只剩下了句容、丹徒、丹阳、扬中这4个县和县级镇江市了;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江苏省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小的地级的辖区规格。这次调整虽然让镇江因此经历了一次“大出血”的过程,但也大致奠定了如今苏南五市的格局,由此也让苏锡常镇宁这五个市的规模更为均衡也是极好的。
如果上述调整都没有发生,刨去县际之间细微的小调整之外:比如武进区就有部分乡镇被划入了常州其他市辖区、江宁区也有部分辖区被划入了南京其他的市辖区;再将镇江市的前身镇江专区最鼎盛时管辖的县级区划(含江浦、六合、仪征3地)的人口和土地规模以今天的数据来计算:其总面积约为13901.36、约占江苏省面积的12.96%,人口约为1077.31万、约占江苏省的12.63。
如果将这种规模和如今的苏南五市来对比的话,镇江鼎盛时期的所管辖的土地约占如今苏南五市面积的49.4%、人口约占苏锡常镇宁五市总合的27.9%;这个规模也是相当厉害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