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九华山的历史:
1. 早期记载与名称演变:
青阳县古属扬州,西汉元封二年(前109 年)前始置县,称陵阳,东陵之山又转而以县名山,称陵阳山。据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陵阳县令窦子明曾于此炼丹,并得道升仙,陵阳山也因此闻名。两晋南北朝时期,“陵阳山”更名为“九子山”,南朝梁陈间顾野王《舆地志》以及宋《太平御览》卷四十六引《九华山录》对其都有相关记载,称此山“千仞壁立,周回二百里,高一千丈。出碧鸡、五钗松”“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焉”。
2.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
唐朝是九华山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719 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修行 75 载,99 岁圆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九华山遂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唐代李白曾两度漫游皖南,写下“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名句,此后“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并沿用至今。
自唐代后,九华山以其独特的地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闻名遐迩,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刘禹锡、杜牧、滕子京、梅尧臣、王安石、苏辙等。 明代九华山已同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其香火之旺,为“江表诸山之冠”。
九华山的传说:
1. 闵公施地:九华山有一代主人名叫闵让和,为人乐善好施,在九子山中修桥补路,行医赠药,时常布施。他一直希望能有百位僧人来参加自己举办的斋会,当时常来的有 99 位僧人。有一天,闵公听见山中来了一位名叫金乔觉的苦行僧,心中极为高兴,便派儿子亲自去南台拜请金乔觉前来参加。金乔觉赴约后,提出想向闵公借一席之地作栖息之所。闵公欣然应允,金乔觉将袈裟抛向空中,袈裟越展越大,将九子山九十九座峰岭一齐罩住。闵公一见大惊,匍伏于地,表示愿将这九子山尽献神僧,以作道场。
2. 娘娘塔井:金地藏的母亲思儿心切,入住九华山。金地藏曾对母亲说,广场中有一口井,井下别有天地,可超脱娑婆世界之人,免受地狱之苦。一日黄昏,母亲见儿子在池边台上作晚课,但她在井边却又分明看到儿子在井底诵经,感到奇怪,便纵身跳下井去,众僧却打捞不到。此时西边天际,暮霭升腾,现出娘娘的身影。众人皆说是地藏菩萨的法力,超度母亲升天。后来世人建七层铁塔于井上,用以纪念。
3. 龙女献泉:金乔觉坐地闭目修行时,丛中游来一条小蛇咬了他的大腿,毒液进入身体,他疼痛难忍,但一点也不曾怪罪那无端伤害他的小蛇,依然端坐如常。过了不久,一位美貌妇人前来,说小儿无知有伤贵体,愿献一泓山泉补过。妇人说毕,一股清泉从金乔觉身旁石缝流出,流到低处渐渐聚成一个小水池。传说,那献泉的年轻美妇是海龙王的三公主,那口山泉就是九华山饮誉千古的龙女泉。
4. 九龙造山:传说九华山原本是一片平地,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暴雨,雷电交加,九条金龙从天而降落在了这片平地上。它们吐出了火焰和烟雾,将平地变成了九座高峰,这九座高峰就是九华山的九个主峰,分别是天台峰、十王峰、莲花峰、凤凰峰、龙虎峰、狮子峰、望江峰、石笋峰和鹿鸣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