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座“小雁塔”,还有一座“大雁塔”。大雁塔屹立在西安城南,是古都长安最显著的标志。可以这样说,没有玄奘法师,就没有“大雁塔”。
唐永徽三年(652)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大唐长安,在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的“慈恩寺”,仿照古天竺“摩揭陀国”众僧“掩埋坠雁”的灵塔,建了一座印度式砖土型5层方塔。《大唐西域记》记载,起初这塔按印度佛教故事名“雁塔”,后来为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相区别,增加了一个“大”字,称“大雁塔”,是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过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吗?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关键时刻只会念紧箍咒的唐僧其实是虚构。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不仅精通佛法,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唐朝和尚叫“僧”,所以后人称玄奘为“唐僧”。姓陈,名祎,法名玄奘(602~664),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生于公元602年,十三岁出家当和尚,周游四川、湖北、河南、陕西,追访佛学大师。可是越钻得深,自相矛盾的地方越多,这迫使他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弄个明白。
唐贞观年间禁止私人出国;玄奘向朝廷申请出境,遭到拒绝;玄奘夹在商人中混出了玉门关,单人匹马踏上了西行征途;过了玉门关进入一望无际的八百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寒风如刀”;玄奘孤身一人,不小心把一皮袋水泼翻;宁可西进死,决不东归生;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他走了四夜五天,晕倒在沙漠;醒来玄奘的那匹识途的老马驮着他找到了水源;
玄奘西行到高昌(今吐鲁番东约二十公里),得到信仰佛教的高昌王热情支持;赠给他许多金银衣物,配备了五十多名向导和随从,写了二十四封给沿途各国君主的信;继续前行天山穆素尔岭,玄奘一行人在冰雪封盖海拔7000公尺的大山中挣扎了七天,人员差不多死了一半;一年后跋山涉水进入天竺境内;
玄奘从628年起游历了北印度的二十多个国家,631年,玄奘来到“摩揭陀国”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100多岁的主持戒贤法师本已不讲学,破例收玄装为徒,讲学十五个月;寺院以最高规格款待,玄奘在这里学习了五年,读完了寺里所藏经书;刻苦参研佛法,精通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唐三藏”就是这样来的。
五间二层硬山式法堂后即“大雁塔”,七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为四角锥体,宝瓶形塔刹,底层边长25米,塔高64.517米,耸立在底面积45.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砖台上。
大雁塔建于唐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最初建的“雁塔”砖面土心,每层存放舍利,收藏经卷,是个实心的塔,不可攀登。后经历代改建,古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形制”“逐渐演变成中国砖木结构,具有中原建筑特点,可登临的楼阁式塔。
唐显庆元年(656),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武则天年间,由武则天及皇族捐钱将这座塔营建至10层,后经兵火仅剩7层,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修饰,留传至今。
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登楼南门东、西侧的砖龛,内嵌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二碑,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
公元643年春天,旅程五万里西行求法,历“百有三十八国”的玄奘启程回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两年后回到长安,把带回来的佛经、佛像陈列在长安朱雀街,参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从朱雀大街到玄奘住的弘福寺,排成了几十里长的队伍,焚香散花,鼓乐喧天。好不热闹,成为长安城轰动一时的盛事。
唐太宗召见他,玄奘叙述所见所闻,唐太宗听得津津有味,要求他把旅途见闻写下来。《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笔录的一部名著。书里记述了他亲自游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听到的二十八个国家的山川、城邑、物产、风俗。后来被各国翻译,广泛流传,成为研究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主要资料。可以这样说,玄奘法师不仅是佛家的大师,而且是我们旅游界祖师爷级别的前辈!
大雁塔景区有数座诗人雕像,这座雕像我起初以为是李白,非也!此人叫章八元,极喜欢仿效李白。他是唐朝老诗人严维的徒弟,进士及第,大历六年探花郎。章八元有诗《题慈恩寺塔》:“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元稹、白居易相邀来慈恩寺游玩,对题在墙壁上章八元的诗大为赞赏!
白居易27岁考中进士,在长安大雁塔下题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看懂了,白居易就是那个最少年的进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30多年前我来大雁塔游玩没登塔,这次故地重游,这个遗憾补上。等待上塔的队伍很长,我一边耐心的排队,一边欣赏青砖对缝砌成的大雁塔。轮到我上塔了,由于欢喜一时没注意,我这1米86的个头在门楣上结结实实的“磕”了一下,看来,这是“磕头见礼”呀!
塔内呈方形空筒,每层略有收分;最底两层分作九间;第三、四层作七间;最上三层作五间;每层正中券门;四个券门青石门楣、门框有唐线刻佛像;木梯盘旋而上至塔顶,大雁塔内收藏的贝叶经弥足珍贵。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在隋“无漏寺”旧址上建造。重楼复殿,云阁禅房,十多个院落有房1897间,占“唐长安晋昌坊”大半。寺建成不久,玄奘邀全国100多位高僧在这里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场,玄奘经常“三更暂眠,五更又起”,夜以继日工作了十九年,译出佛经七十四部、共一千三百多卷。他把《老子》译为梵文,传入印度。玄装创佛教“法相宗”“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玄奘住“大慈恩寺”又称“慈恩宗”。664年二月,玄奘病逝于长安玉华宫。玄奘所译佛经的原本在印度失传,玄奘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古代文化的珍贵史料
站在大雁塔的顶楼欣赏西安城的城景。遥想当年,玄奘成为天竺闻名的第一流佛教学者,642年12月在古天竺“摩揭陀国”都城举办规模空前的佛教学术辩论会。到会的有天竺十八个国王、三千个深通教义的高僧,“那烂陀寺”僧徒一千人,婆罗门教和其他各界人士二千多,再加上几千随从人员。万人大会玄奘主讲,叫做论主,按现代的说法就是打擂台的擂主。玄奘宣读了他用梵文写的论文。大家都被玄奘精辟的论述惊服,十八天PK,没有人能够驳倒他的论点。“摩揭陀国”戒日王是天竺威望最高的国王,对玄奘佩服的五体投地,送金钱一万,银钱三万,僧衣一百领,让玄奘坐装饰华丽的大象绕场,群众欢呼,玄奘享尽了印度人民对他的赞颂和尊敬!
玄装给西安大雁塔带来了灵气,带来了仙气,这种不怕艰险,顽强拼搏,追求一流的中华民族精神飘荡在西安大雁塔,游走于天地之间,好一个玄奘,好一个唐三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