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西安“热度”持续走高:如约而至的国际博物馆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全新亮相,吸引大批参观者慕名前往;中亚公园正式开放,众多中亚元素集中展现……央媒纷纷将目光投向西安这场文博盛宴和这扇文化之窗。
陕历博秦汉馆备受瞩目
5月18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
《人民日报》5月19日4版发文表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于当日正式开馆,“秦汉文明”系列展览同时揭幕。《光明日报》则以《研以知史 教以传薪》为题,聚集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
新华社多篇报道关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地:《一脉承古今 文华耀东方——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之际》,讲述陕西以博物院这所“大学校”为依托,推进文物保护、文化繁荣和文明传承的生动实践。《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介绍秦汉馆是国内首个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为主题的博物馆,现阶段展出1500余件文物,其中90%是首次展出。《一睹为快!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那些镇馆之宝》,带领广大网友“打卡”金怪兽、杜虎符、鎏金铜蚕、丝路一号等珍贵文物。
西安文博活动持续“上新”:人民网《“从长安出发”,330余件文物回望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中国新闻网《国际博物馆日 西安“地铁遇见博物馆”上新迎客》,中国日报网《“5·18国际博物馆日”西安分会场活动举办》……
国际在线稿件表示,主会场所在地西安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公众互动和文化遗产推介等活动。
中亚公园登上《新闻联播》
5月19日,中亚公园建成开放,成为西安与中亚人文交流的新窗口。
当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消息《陕西西安中亚公园开园迎客》:“公园占地面积约800亩,在主入口处的丝路会客厅,展示了中亚各国赠予西安的礼物和当地的特色产品。”
央广网稿件《中亚公园开园 快来“丝路会客厅”体验“异域风情”》表示,公园内设置了丝路驼铃、九骏长安等雕塑,象征着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央视网报道称,中亚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亚各国历史文化的平台,新华社更推出报道《中亚公园正式开放,成西安与中亚人文交流新窗口》。
此外,新华社还撰文《同心共济 携手共赢——中国—中亚合作在高水平开放中稳步向前》,从中亚公园建成开放着笔,从通道更联通、商贸更畅通、民心更相通等角度,聚焦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召开一年来,中国中亚合作快速发展,呈现出全面推进的良好势头,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西安文旅活动异彩纷呈:中国新闻网《5·19“中国旅游日” 西安铁路局魔幻主题列车开行》,央广网《5.19“中国旅游日”西安分会场活动启动》,新华网《2024西安秦岭生态旅游季正式启动》《西安:国潮新风焕古城》……“以多元供给满足市民游客畅游西安的需求,全面释放文旅消费活力,提升市民游客的幸福感、体验感和获得感。”新华网报道如是说。
西安“硬科技”加速跃迁
“西安智造”再度惊艳央媒。
5月15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我科研团队破解无人机电磁干扰难题》,报道了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据报道,该校李学龙研究团队通过模仿萤火虫的交流方式,利用光通信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实现了电磁干扰下无人机间的信息传递,使无人机集群突破更多严苛条件限制。
当日,中国日报网报道《西安高新云巴即将开通》,介绍了高新云巴运用多项“硬核技术”,助力高新三期交通建设“加速跑”。
5月16日,人民网推送报道《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建成》表示,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建设的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亚洲最大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完全建成并具备试验能力,将为我国重大航天工程提供重要保障条件和重要技术支持。”报道说。
与此同时,多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条再刷新:《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新建北二跑道试飞成功》《西十高铁汤峪河特大桥箱梁架设完成》《西康高铁浐河特大桥跨浐河刚构连续梁顺利合龙》等报道受到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新华网等关注。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