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五莲
日照市五莲县是个年轻的地方,历史不过百年,但五莲的文化却跨越数千载,这并不矛盾和奇怪。
五莲是个纯粹的沂蒙山区小县。建国前,小小的辖区仅有十几万人口。稀疏的民舍依山而居,临河而建,大小村落掩藏于壑谷林木之中,只有林间小道与外界勾连。这种闭塞的环境很适合搞游击战争,于是五莲这个地方成了斗日寇打国民党的好地方,老一辈革命家一眼就相中五莲这块游击宝地,这方水土成了孕育革命胜利的摇篮,这方人民成了革命胜利的中坚。
因为特殊的战略地位,五莲这块本不叫五莲的风水宝地改名叫五莲县,五莲是三县交界又三县土地划拨而成。鲁东南的藏马、日照等地的山区就划为五莲革命新区了。1947年,五莲建县了,县委藏在现松柏镇的深山里,指令从密林频频发出,敌人却找不到来不了。至于上级把这块革命圣地称为五莲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座千年皇家寺院在五朵莲花山上。建县时,五朵莲花山改名为五莲山,县名遂叫五莲县,只是当初是谁的提议与命名,已经无法考证。
我对五莲的认知和挚爱,是因为我生于此,长于此,已达半个多世纪。
说五莲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绝对名副其实,说五莲是个美丽贫穷的地方也没人反驳,五莲就是在这么矛盾的状态下缓缓地走向历史,走向更多人的视野。
五莲多山,山头大大小小三千三,用星罗棋布、群峰林立、山高谷深等数百个词语描述绝对不够味。如果你想写写五莲的山,每一座山都够你写半天。关键是你搜肠刮肚找遍能用的词语来写山,发现写完后,那山味只写了一缕两缕。对照文字再看山,你的文章谈不上浓厚,却谈得上以偏概全。
五莲的山,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石石多形,有极其复杂的地质结构,你在全国见过的所有山的形状,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只是大小有些差异而已。苏轼曾说五莲山“奇秀不减雁荡”,苏轼才爬了五莲的几座山?苏轼又爬了全国的多少山?所以苏轼的题句不能概括五莲境内的群山风貌,只能是赞美五莲山这座他流连忘返的山而已。徐霞客没到过五莲山,他到了县境西面的山,还居住多日,他居住的地方就是霞客院。孙膑著书的著名景区九仙山,至今孙膑书院尚存。罗锅宰相刘墉小时候就读于马耳山东的槎河山庄,也是族人割舍不掉五莲这方山水的原因。至于那些不太出名的络绎不绝来五莲的文人墨客,虽在五莲大大小小的山上留下墨宝,积存的巨量诗篇却流传不广,基本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偶尔被后人翻腾到的浪花还是惊喜连连。
有山必有水,山水永相依。五莲,山多水广,河流纵横,曲折回旋,泉瀑密布。境内大河不多,潮白河这样的大河流经距离也不过几十里。但是境内的溪水清哟,清得可爱,清得纯真,沙石鱼虾一览无余。这些山溪一路流淌一路歌,偶尔还冲出个大水窝,石潭、沙潭一串串的,像珍珠散落在溪水流向河海的路上。有人说九寨沟的水是天下最纯洁的水,是最有色彩的水,在五莲,这样的溪流潭水根本数不完,关键是你来尽情玩,还不要钱。
五莲的山水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树,山间沟壑中的树木多是原生树种。走进山里,林木遮天蔽日,遗憾的是你根本不认识。你认识的杨树、柳树压根不在山里生长,它们是靠近村落的树。这半个多世纪,我认识上百种树木,如,山李、山桃、山杏。这和五莲的树木总量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五莲也组织过多次专家考察,至今也没搞清楚境内到底有多少种野生树木,所以它们给野生树木树碑立传的工作至今没停歇。
五莲的野生树,形态各异,高低有序,叶形多变、色彩缤纷、果味特殊。我认识的都是原生果树,因为它们是我童年的开心果。我不认识的,我就统称这是五莲的树,反正你也不认识。
其实,除了原生树种,五莲的树种引进的也不少。这些树种在长达几十年的引进过程中,优胜劣汰,适应改良,成了五莲又一重要的林木资源。这些树多是经济树,江北甚至江南的树种,在五莲都可以连片找到。尤其是果树,人工种植的主要果树有樱桃、苹果、栗子、梨。这些果树多是栽种在田园,更多的是散植于山间河畔,加上这些果树还能自己繁衍后代,除了本地人,你根本分不清哪一棵树是原生的,哪棵树是自己长出来的。这么多果树,从春天到初冬,鲜果不断,果农压根摘不完。如果你有闲暇,到果园地头跟这些老头老太太们攀谈几句,拉拉家常,他们下一个节目就是拉你进果园,你不吃饱他们还不乐意。临走,还要你带上些水果。不过,多数人还是不好意思白要老人的东西,要么付点钱,要么从车上找点酒呀茶的,塞进老农们的手里。
有山有水有林必有花,五莲被我誉为花海,我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时,大家也没反对,如果我申请个地域命名专利,成功的概率极大。这不是自吹自擂,是由衷地赞叹。五莲的果树花本身就是一大景观,梨花如雪似云飘,樱花如海似涌潮,桃花香艳十里遥,五莲人就靠林果吃饭,靠花蜜养颜,不多栽种点果树对不起自己。果树花因此从初春开到秋末,花期此起彼伏。果树花固然好看,但仍觉得没有山巅峰峦、谷底树下的野花迷人。
在五莲,有万亩野生杜鹃园,这些被山民称为映山红的灌木花堪称一绝。它们的生命力极强,域内数千座山上都有他们的身影,它们或如火球般燃放在峭壁的石缝,或如锦缎那样铺满树底,星星点点,三三两两,聚堆结伴,就像赶集路上的行人那般自由。
这些野生杜鹃花颜色各异,火红、淡红、紫红,就是丹青高手也难以调出这么美妙的颜色,只是大自然这个画师无意间把这些颜色撒在青松绿树黄花之间。这些映山红花期较长,高山雪初融,就次第开放,一直开到五一节后。期间,各色各型的小草花也配合它们的怒放,开得满鼻子满眼都是。如果你走在阡陌山坡,你脚下踩的必然是花地,好在这些野花看似娇艳,实则顽强,你一抬脚,人家照样挺腰怒放。
五莲建县历史短,但文化历史长。丹土遗址至今4800余年,和中华五千年文化起源几乎同步。这种新石器文化尽管埋藏地下,但文化的脉气却不断冒出,延续数千年。即便在春秋战国时期,五莲这地方也不会因为山高林密成为世外桃源,刀光剑影、烽火云烟照样在这块土地上霸气呈现。齐长城、牌孤城,都是春秋争霸战的遗产。更不用说明清时代这块地上生活的管氏一门五进士,刘墉家族的天下第一书院山庄。就是当今,文坛名将李存葆也是五莲人。至于先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的那些非遗文化,不仅丰富了他们那个时代,更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思。
说到文化,不能不说五莲人的吃文化。食材是生命之源,烹饪是生命提质的体现。好的食材来源于原生态的田间沃土,烹饪高手多是母亲那双勤劳灵巧的手。小吃和大餐,在母亲的手里都会做出色香味形俱全的食品。五莲人善于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山野树木上飞爬的虫,河谷溪水中的鱼鳖虾蟹,都能通过煎炸蒸煮,做出绝世美味。普通的地瓜、黄豆也能做出上了央视的地瓜粉条、街头豆腐。更不用说肉类的加工了,小笨鸡、烤全羊、全猪烧烤、配上五莲酒,这些选材道地做工传统的美味佳肴会醉了你回家的路,却留下你无尽的乡愁。
五莲人淳朴善良,似乎与时代的开化接不上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思维已经扎根山野,成了秉性与基因。我的祖辈就以这种思维活着,我们都延续了这种思维。不管外人给我们贴上什么标签,但我们依然如故,甚至我行我素,在这方土地就这么个活法,坦然又自在。
如果你来五莲,你别指望看到林立的高楼,连片的工业园。你看到的就是田园农舍,鹤鹭翻飞、还有云山雾海、长空皓月。五莲适合速看,更适合慢品,驱车或步行。
五莲是五味俱全的全域旅游胜地,适合从喧嚣中走来的人去慢慢咂摸。
作者:张传德,日照市作协会员,五莲县作协理事。第四届刘勰杯征文,入选《初光》文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